English
 
首页  战略研究  研究成果
 
关注微信公众号
    
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战略院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两份重量级报告2022
发布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2899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2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以“深科技创新驱动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题,在五年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是深科技创新驱动的。深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生产创新链的多层次网络化布局,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融合和技术体系的自主可控,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纵深支撑。在深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报告递增效应,不仅表现为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且表现为应用领域的全面扩张和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

报告称,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深科技创新驱动的,不仅着眼于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价值引领和社会使命导向特征。

在深科技创新过程中,包括15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内的新型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平台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展开前沿技术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创业生态建设广泛赋能产业发展。同时,新创企业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同样构成了深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商业模式创业不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科技创业活动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科学家的广泛参与;二是风险资本的持续高投入;三是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跨区域和跨领域科技人才的汇聚;四是高度聚焦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五是积极培育创新生态。

基于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技术、人力资本和投融资三个维度的关系数据,本报告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态价值网络图。2021年价值网络的节点总数达到58800个,关系数119044条。2014-2021年价值网络的节点总数增加了1.77倍,关系数增加了2.94倍。2014-2021年价值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指标变化表明,2017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报酬递增效应。

从技术合作关系的度数中心度排名前列的企业看,2017年以来,包括华为、阿里云、百度和腾讯在内的以深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型平台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度数中心度排名前列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商和关键技术开发者,是人工智能领域深科技创新的主导者。

从价值网络度数中心度排名前二十的关系节点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中国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基础研究和核心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方。以微软、英特尔、IBM、高通和英伟达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构成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安汽车和中国银联在内的传统产业企业和政府机构,是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赋能对象,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在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分别为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深创投、达晨财智、真格基金、高瓴资本、君联资本、顺为资本、五源资本。排名前十的非投资机构分别为腾讯、联想、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奇虎360、海尔、蚂蚁金服、科大讯飞。尤其是新型平台通过投资新创企业,不断优化和发展平台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芯片、智能推荐、虚拟/增强现实、语音识别、区块链、生物识别、光电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空间技术、人机交互和知识图谱在内的17类技术,构成了复杂技术体系。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合作关系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技术类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47.53%;排名第二的是物联网,占比11.37%;排名第三的是5G,占比7.26%;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占比为6.66%4.40%

报告认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具有通用目的技术和普惠技术双重属性。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广泛赋能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工智能能够赋能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出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把可能出现的“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能否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而且取决于社会制度。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pdf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2》发布

2022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区域竞争力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排名第六至第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和湖南省。在四大都市圈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长三角,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珠三角和川渝地区。

报告认为,从五年来各省市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看,随着消费互联网的下移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扩散速度在加快。加速应用场景开放、聚集创新资源、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积极响应、高度开放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是影响和决定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报告的数据库包括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5272个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303AI大学和123家非大学科研机构、781家产业联盟、在中国境内召开的总计2162场会议、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657项相关政策和1823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规划。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

2018-2022年度的排名情况进行五年对比分析表明,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始终稳定在全国前十名,其中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始终处于全国前六名。在过去5年中,北京市一直位于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综合排名榜首,在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和国际开放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广东省最近五年中均位列综合排名第二名,在企业能力、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上海市的综合排名在2018年位列全国第四,2019年起上升并稳定在全国第三,企业能力、资本环境和国际开放度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浙江省在2018年位居第三名,2019年至2022年稳定在第四名。政府响应能力是浙江省的优势所在,同时在企业能力和国际开放度方面也位于第一梯队。江苏省的综合排名较为稳定,2020年排名第六,其余年份稳定在全国第五,在政府响应能力、学术生态、链接能力、资本环境等一级指标评价中具有相对优势。山东省2018-2022年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六位、第九位、第五位、第六位、第六位。从一级指标看,山东省在链接能力、企业能力、政府响应能力方面占优。此外,四川省、辽宁省和湖南省分别于2019年、2019年和2020年跻身全国前十,并在此后几年得以保持;安徽省在过去五年中只在2019年位列全国第十二名,其余年份位次相对稳定,均位于全国前十之列。

依据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政府响应能力6项一级指标的排名情况,本报告对四大经济圈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表10中列出了四大经济圈的总体评分与排名情况。其中,长三角地区总评分为103.0分,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而京津冀地区98.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地区69.5分位列第三,川渝地区29.2分位列第四。可以看出,四大经济圈的综合排名相较2021年没有发生变化,区域竞争力格局趋于稳定。

2018-2022年四大经济圈综合排名变化情况来看,珠三角与川渝地区始终保持在第三和第四,相较而言,综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竞争较为激烈,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在2020年后交换了区域竞争力排名,长三角从位列第二上升到位列第一。从6项一级指标总体得分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布相较于京津冀地区更为分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级市为了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规划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在政府政策响应能力方面位列四大经济圈的首位,此外相比2021年更加重视国际开放度和链接能力方面的稳效提升,在两指标排名上均有所上升。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2.pdf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300350)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3号(300457)
 
 邮箱:cingai@nankai.edu.cn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
 
En
 
 
关闭
首页  战略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战略院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两份重量级报告2022
发布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2899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2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以“深科技创新驱动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题,在五年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是深科技创新驱动的。深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生产创新链的多层次网络化布局,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融合和技术体系的自主可控,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纵深支撑。在深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报告递增效应,不仅表现为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且表现为应用领域的全面扩张和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

报告称,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深科技创新驱动的,不仅着眼于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价值引领和社会使命导向特征。

在深科技创新过程中,包括15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内的新型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平台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展开前沿技术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创业生态建设广泛赋能产业发展。同时,新创企业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同样构成了深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商业模式创业不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科技创业活动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科学家的广泛参与;二是风险资本的持续高投入;三是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跨区域和跨领域科技人才的汇聚;四是高度聚焦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五是积极培育创新生态。

基于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技术、人力资本和投融资三个维度的关系数据,本报告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态价值网络图。2021年价值网络的节点总数达到58800个,关系数119044条。2014-2021年价值网络的节点总数增加了1.77倍,关系数增加了2.94倍。2014-2021年价值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指标变化表明,2017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报酬递增效应。

从技术合作关系的度数中心度排名前列的企业看,2017年以来,包括华为、阿里云、百度和腾讯在内的以深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型平台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度数中心度排名前列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商和关键技术开发者,是人工智能领域深科技创新的主导者。

从价值网络度数中心度排名前二十的关系节点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中国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基础研究和核心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方。以微软、英特尔、IBM、高通和英伟达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构成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安汽车和中国银联在内的传统产业企业和政府机构,是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赋能对象,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在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分别为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深创投、达晨财智、真格基金、高瓴资本、君联资本、顺为资本、五源资本。排名前十的非投资机构分别为腾讯、联想、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奇虎360、海尔、蚂蚁金服、科大讯飞。尤其是新型平台通过投资新创企业,不断优化和发展平台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芯片、智能推荐、虚拟/增强现实、语音识别、区块链、生物识别、光电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空间技术、人机交互和知识图谱在内的17类技术,构成了复杂技术体系。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合作关系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技术类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47.53%;排名第二的是物联网,占比11.37%;排名第三的是5G,占比7.26%;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占比为6.66%4.40%

报告认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具有通用目的技术和普惠技术双重属性。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广泛赋能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工智能能够赋能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出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把可能出现的“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能否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而且取决于社会制度。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pdf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2》发布

2022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区域竞争力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排名第六至第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和湖南省。在四大都市圈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长三角,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珠三角和川渝地区。

报告认为,从五年来各省市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看,随着消费互联网的下移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扩散速度在加快。加速应用场景开放、聚集创新资源、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积极响应、高度开放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是影响和决定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报告的数据库包括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5272个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303AI大学和123家非大学科研机构、781家产业联盟、在中国境内召开的总计2162场会议、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657项相关政策和1823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规划。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

2018-2022年度的排名情况进行五年对比分析表明,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始终稳定在全国前十名,其中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始终处于全国前六名。在过去5年中,北京市一直位于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综合排名榜首,在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和国际开放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广东省最近五年中均位列综合排名第二名,在企业能力、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上海市的综合排名在2018年位列全国第四,2019年起上升并稳定在全国第三,企业能力、资本环境和国际开放度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浙江省在2018年位居第三名,2019年至2022年稳定在第四名。政府响应能力是浙江省的优势所在,同时在企业能力和国际开放度方面也位于第一梯队。江苏省的综合排名较为稳定,2020年排名第六,其余年份稳定在全国第五,在政府响应能力、学术生态、链接能力、资本环境等一级指标评价中具有相对优势。山东省2018-2022年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六位、第九位、第五位、第六位、第六位。从一级指标看,山东省在链接能力、企业能力、政府响应能力方面占优。此外,四川省、辽宁省和湖南省分别于2019年、2019年和2020年跻身全国前十,并在此后几年得以保持;安徽省在过去五年中只在2019年位列全国第十二名,其余年份位次相对稳定,均位于全国前十之列。

依据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政府响应能力6项一级指标的排名情况,本报告对四大经济圈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表10中列出了四大经济圈的总体评分与排名情况。其中,长三角地区总评分为103.0分,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而京津冀地区98.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地区69.5分位列第三,川渝地区29.2分位列第四。可以看出,四大经济圈的综合排名相较2021年没有发生变化,区域竞争力格局趋于稳定。

2018-2022年四大经济圈综合排名变化情况来看,珠三角与川渝地区始终保持在第三和第四,相较而言,综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竞争较为激烈,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在2020年后交换了区域竞争力排名,长三角从位列第二上升到位列第一。从6项一级指标总体得分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布相较于京津冀地区更为分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级市为了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规划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在政府政策响应能力方面位列四大经济圈的首位,此外相比2021年更加重视国际开放度和链接能力方面的稳效提升,在两指标排名上均有所上升。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2.pdf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