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前沿动态  工作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工作动态
 
天津论坛2023·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0-22   浏览次数:178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10月20—21日,由南开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主办,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和天津智库联盟联合承办的“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于“天津论坛2023”期间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国际和国内人工智能、计算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围绕“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的主题发表观点,进行精彩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主持。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龚克教授,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部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恒代表论坛主办方发表致辞。

龚克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驱动一个新的科研范式转变,这一科研范式的转变将驱动科技创新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驱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他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当它缺少充分解释性的时候就给我们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人工智能驱动科技范式转变的时候要识别并控制其风险”。他强调,“人工智能治理的问题、应用的问题、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应用发展中,当我们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先进的数字技术带来红利的时候,也要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控制风险”。

王世恒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智能的发布和应用,推动着人工智能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在科研领域,人们已经见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向科研领域广泛渗透,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元素、新动能,对科研效率提升和范式变革形成显著催化作用,现代科研活动因此而变得更加高效、精准”,“人工智能为各个科研领域赋能,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加速解锁着传统科研领域中的未知领域”。

本次论坛分为两场。在第一场论坛中,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及其高级研究院院长、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库斯·陶伯(Markus Taube)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国际商务战略与创新系主任、商业与经济学院尼克·哈伊里(Nick Hajli)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主任、科技部“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专家组成员、工信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委员会专家于洋,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业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米娜·塔维迪(Mina Tajvidi),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创,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栓平,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邱锡鹏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马库斯·陶伯(Markus Taube)报告的题目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研究与创新:制度要求与实践中的规范学习”。他指出,“AI的跳跃式发展扩展了科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具有巨大潜力”,“然而AI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质量、安全威胁和歧视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监管”。“对AI发展的监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由于数据缺乏透明度、技术发展迅速,AI监管面临技术要求高、大公司数据垄断和规则制定权过大等挑战”。“因此,需要规范AI技术的应用,划定风险等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构建知识渊博的监管队伍来应对这些挑战”。

尼克·哈伊里(Nick Hajli)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的挑战”。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可用度低、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技术复杂度高、投入成本高、道德伦理风险、硬软件安全等,这将造成创新性丧失、失业率上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和社会差异加剧等问题”。他特别提到,“作为人工智能在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社交机器人由于经常篡改信息、发布虚假信息,会产生操纵选举、干扰舆论、影响金融市场、虚假营销的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使用检测技术对攻击性社交机器人进行评估,以了解它们的潜在威胁”。

于洋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审计”。他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在人工智能训练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有效的检测与监督,通过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研究框架和因果推断方法进行人工智能管理与治理”,“人工智能需要在数据供给、模型设计、训练过程、产业应用共四大板块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的检测与监督,以规避或减少人工智能在训练生产环节到商业运用环节对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米娜·塔维迪(Mina Tajvidi)的报告题目为“创新性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如何全面重塑工业”。报告中,她针对人工智能物联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她认为“使物联网摆脱数据安全、伦理、实施成本、能源效率和可拓展性等困境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定期更新安全协议、让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道德准则、搭建开源平台、开发节能算法和利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可扩展架构等”。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物联网技术,她提出“应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实验、试点项目和持续学习,坚持人工智能道德实践,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应用程序”。

杜创的报告题目是“算法驱动的平台创新”。他表示,“算法驱动的平台创新改变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商的格局”,“区别于早期门户网站和PC端互联网,移动端互联网平台采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即通过信息流智能推荐实现智能平台竞价广告混排算法,带来更个性化的智能广告推荐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对创新的新阶段展望,他表示“期待生成式AI算法在混排中的表现”。另外,对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基于新型的商业模型的监管,他认为“都是未来反垄断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

代栓平的报告题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创造”。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知识型工作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这一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同样不能被忽略,尤其是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应当被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演变,但是知识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通过编码(显性)知识与默示(隐性)知识交互产生知识创新”。“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默示知识方面存在缺陷,尚不能自主产生知识创新”。此外,他还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技术与个人创新能力的关系、与教育的关系、与知识本身的关系、与人类处理问题能力的关系等。

邱锡鹏报告的题目是“大型语言模型的科学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进入了大语言模型时代,然而目前的大语言模型无法满足人们对最新知识、长运算、多步推理、预测未来的需求,也无法推断训练数据集以外的数据和承载较长的输入,因此人工智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团队开发MOSS模型的实践经验,他将发展人工智能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总结为“HHH”原则(helpful、honest、harmless),并指出“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着模型架构需要重塑、思维链的表述、训练测试中因果联系不透明、幻觉(不正确、无意义或不真实的文本生成)、多模态扩展、模型不能继续学习、模型实时学习更新、从对话型到代理型、对自动化进行评价和大语言模型的民主化等十大挑战”。

10月21日上午,在第二场论坛中,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天津社科重点智库专家代表,以及产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如何适应人工智能驱动科研新范式,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智库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创新性建议。第二场主旨演讲由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马犇主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基础模型中心副主任、长聘教授黄民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天津中科闻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黄民烈主旨演讲的题目为“大语言模型的安全与超级对齐”,他主要围绕大模型的安全和超级对齐问题,探讨大模型的应用和治理。他指出,“AI的安全性有认知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类型,其安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公平性、滥用、误导、有害建议、隐私泄露、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形式,可以通过模型回答量表问题、外部评估模型检测、‘学习-评价’互馈机制等手段对AI安全及其与人类三观的对齐情况进行检测和监督”。

刘刚主旨演讲的题目为“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研究”。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经济系统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呈现愈发复杂的趋势,尤其是以网络空间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长久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囿于其‘确定性’假设和‘最优化’目标,已经难以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产业现实和经济现实召唤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当前来看,复杂理论和复杂研究方法的引入推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诞生,通过将特定的技术经济活动看作是由复杂网络所构成的事件、将经济现象视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系统、将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过程视为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人类在社会科学认知和研究领域实现了飞跃”。

王林主旨演讲的题目为“雅意大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他认为“当前我们正在进入“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AGI)涌现阶段,实现机器全方位模拟人类智能并实现‘’理解、自主、学习、迁移’的通用任务,已经成为主流人工智能企业的目标”。随后,他对中科闻歌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了介绍,凭借7类通用技能能力,雅意大模型能够在舆情、媒宣、网安等场景进行充分赋能。他向与会观众展示了雅意大模型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实操案例,认为大语言模型能够应对研究范式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本场论坛的讨论发言环节由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部长江立云主持,来自国内外高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以及天津社科重点智库联盟的专家代表参与发言,讨论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和智库研究中的应用。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对社科(智库)研究方法论与范式的改造、对社科(智库)研究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对公共决策体系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

活动最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再生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发言。至此,“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圆满落幕。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300350)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3号(300457)
 
 邮箱:cingai@nankai.edu.cn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
 
En
 
 
关闭
首页  前沿动态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天津论坛2023·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0-22   浏览次数:178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10月20—21日,由南开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主办,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和天津智库联盟联合承办的“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于“天津论坛2023”期间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国际和国内人工智能、计算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围绕“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的主题发表观点,进行精彩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主持。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龚克教授,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部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恒代表论坛主办方发表致辞。

龚克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驱动一个新的科研范式转变,这一科研范式的转变将驱动科技创新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驱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他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当它缺少充分解释性的时候就给我们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人工智能驱动科技范式转变的时候要识别并控制其风险”。他强调,“人工智能治理的问题、应用的问题、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应用发展中,当我们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先进的数字技术带来红利的时候,也要最大限度的去避免、控制风险”。

王世恒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智能的发布和应用,推动着人工智能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在科研领域,人们已经见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向科研领域广泛渗透,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元素、新动能,对科研效率提升和范式变革形成显著催化作用,现代科研活动因此而变得更加高效、精准”,“人工智能为各个科研领域赋能,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加速解锁着传统科研领域中的未知领域”。

本次论坛分为两场。在第一场论坛中,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及其高级研究院院长、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库斯·陶伯(Markus Taube)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国际商务战略与创新系主任、商业与经济学院尼克·哈伊里(Nick Hajli)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主任、科技部“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专家组成员、工信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委员会专家于洋,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业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米娜·塔维迪(Mina Tajvidi),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创,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栓平,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邱锡鹏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马库斯·陶伯(Markus Taube)报告的题目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研究与创新:制度要求与实践中的规范学习”。他指出,“AI的跳跃式发展扩展了科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具有巨大潜力”,“然而AI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质量、安全威胁和歧视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监管”。“对AI发展的监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由于数据缺乏透明度、技术发展迅速,AI监管面临技术要求高、大公司数据垄断和规则制定权过大等挑战”。“因此,需要规范AI技术的应用,划定风险等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构建知识渊博的监管队伍来应对这些挑战”。

尼克·哈伊里(Nick Hajli)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的挑战”。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可用度低、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技术复杂度高、投入成本高、道德伦理风险、硬软件安全等,这将造成创新性丧失、失业率上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和社会差异加剧等问题”。他特别提到,“作为人工智能在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社交机器人由于经常篡改信息、发布虚假信息,会产生操纵选举、干扰舆论、影响金融市场、虚假营销的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使用检测技术对攻击性社交机器人进行评估,以了解它们的潜在威胁”。

于洋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审计”。他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在人工智能训练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有效的检测与监督,通过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研究框架和因果推断方法进行人工智能管理与治理”,“人工智能需要在数据供给、模型设计、训练过程、产业应用共四大板块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的检测与监督,以规避或减少人工智能在训练生产环节到商业运用环节对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米娜·塔维迪(Mina Tajvidi)的报告题目为“创新性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如何全面重塑工业”。报告中,她针对人工智能物联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她认为“使物联网摆脱数据安全、伦理、实施成本、能源效率和可拓展性等困境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定期更新安全协议、让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道德准则、搭建开源平台、开发节能算法和利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可扩展架构等”。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物联网技术,她提出“应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实验、试点项目和持续学习,坚持人工智能道德实践,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应用程序”。

杜创的报告题目是“算法驱动的平台创新”。他表示,“算法驱动的平台创新改变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商的格局”,“区别于早期门户网站和PC端互联网,移动端互联网平台采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即通过信息流智能推荐实现智能平台竞价广告混排算法,带来更个性化的智能广告推荐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对创新的新阶段展望,他表示“期待生成式AI算法在混排中的表现”。另外,对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基于新型的商业模型的监管,他认为“都是未来反垄断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

代栓平的报告题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创造”。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知识型工作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这一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同样不能被忽略,尤其是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应当被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演变,但是知识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通过编码(显性)知识与默示(隐性)知识交互产生知识创新”。“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默示知识方面存在缺陷,尚不能自主产生知识创新”。此外,他还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技术与个人创新能力的关系、与教育的关系、与知识本身的关系、与人类处理问题能力的关系等。

邱锡鹏报告的题目是“大型语言模型的科学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进入了大语言模型时代,然而目前的大语言模型无法满足人们对最新知识、长运算、多步推理、预测未来的需求,也无法推断训练数据集以外的数据和承载较长的输入,因此人工智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团队开发MOSS模型的实践经验,他将发展人工智能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总结为“HHH”原则(helpful、honest、harmless),并指出“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着模型架构需要重塑、思维链的表述、训练测试中因果联系不透明、幻觉(不正确、无意义或不真实的文本生成)、多模态扩展、模型不能继续学习、模型实时学习更新、从对话型到代理型、对自动化进行评价和大语言模型的民主化等十大挑战”。

10月21日上午,在第二场论坛中,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天津社科重点智库专家代表,以及产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如何适应人工智能驱动科研新范式,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智库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创新性建议。第二场主旨演讲由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马犇主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基础模型中心副主任、长聘教授黄民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天津中科闻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黄民烈主旨演讲的题目为“大语言模型的安全与超级对齐”,他主要围绕大模型的安全和超级对齐问题,探讨大模型的应用和治理。他指出,“AI的安全性有认知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类型,其安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公平性、滥用、误导、有害建议、隐私泄露、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形式,可以通过模型回答量表问题、外部评估模型检测、‘学习-评价’互馈机制等手段对AI安全及其与人类三观的对齐情况进行检测和监督”。

刘刚主旨演讲的题目为“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研究”。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经济系统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呈现愈发复杂的趋势,尤其是以网络空间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长久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囿于其‘确定性’假设和‘最优化’目标,已经难以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产业现实和经济现实召唤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当前来看,复杂理论和复杂研究方法的引入推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诞生,通过将特定的技术经济活动看作是由复杂网络所构成的事件、将经济现象视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系统、将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过程视为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人类在社会科学认知和研究领域实现了飞跃”。

王林主旨演讲的题目为“雅意大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他认为“当前我们正在进入“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AGI)涌现阶段,实现机器全方位模拟人类智能并实现‘’理解、自主、学习、迁移’的通用任务,已经成为主流人工智能企业的目标”。随后,他对中科闻歌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了介绍,凭借7类通用技能能力,雅意大模型能够在舆情、媒宣、网安等场景进行充分赋能。他向与会观众展示了雅意大模型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实操案例,认为大语言模型能够应对研究范式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本场论坛的讨论发言环节由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部长江立云主持,来自国内外高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以及天津社科重点智库联盟的专家代表参与发言,讨论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和智库研究中的应用。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对社科(智库)研究方法论与范式的改造、对社科(智库)研究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对公共决策体系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

活动最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再生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发言。至此,“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分论坛”圆满落幕。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