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前沿动态  工作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工作动态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 2023》报告发布
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产业化中国方案支持度进一步提高
发布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250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主办,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信创海河实验室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赋能高端论坛”于2024年1月14日在武汉举办。会上,战略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发布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报告(2023)》年度报告。年度报告聚焦武汉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社会公众自动驾驶接受度调查。

图片

武汉市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道路测试的城市之一。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和湖北省签署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中国·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成为中国第六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2019年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等企业获得武汉市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覆盖约3000平方公里范围和超770万人口。同时,武汉示范区常态化运营自动驾驶车辆近500辆,其中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达到300辆,单程最长距离达95公里。通过应用场景开放,武汉市引进了包括百度、亿咖通和黑芝麻智能等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30余家,通过与本地产业和创新资源的整合初步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图片

为了深入掌握武汉市社会公众对L4级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接受度,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刚团队于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在武汉市进行了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研究把受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是指具备乘坐L4级自动驾驶汽车经历的受访者,而对照组则是指不具备乘坐L4级自动驾驶汽车经历的受访者。

2023年的社会实验研究表明,对实验组而言,影响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照综合影响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意愿、技术信任度、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个人创新性、促进使用条件、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对对照组而言,影响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照综合影响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意愿、感知风险、促进使用条件、个人创新性、外界影响、服务质量、技术信任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使用意愿都是排名第一的因素。这充分说明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的积极认知态度能够最大限度改善他们的使用行为。同时,提高技术信任度和感知易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具备自动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而降低感知风险和优化使用条件,则能够有效提高不具备自动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

整体看,超过90%的公众认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2022年的这一数据为88.04%。79.17%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和有望达到人类司机的平均驾驶水平,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80.24%。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相对于没有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而言,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更具信心、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推广更加包容,同时对自动驾驶汽车有着更强烈的持续使用意愿和更迫切的服务升级需求。其中,53.13%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5年内自动驾驶技术将被广泛推广、71.27%的实验组受访者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日常道路中开展运营服务、96.87%的实验组受访者愿意继续选择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出行。

相较于2022年,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车内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对于全无人(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汽车,超70%的公众愿意乘坐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77.27%的乘坐过有安全员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验组受访者,愿意尝试乘坐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86.83%的未乘坐过任何类型自动驾驶汽车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乘坐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对车路协同技术路径,89.58%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即使在车辆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条件下,依然需要发展车路协同技术。86.23%的对照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发展车路协同技术。社会公众对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产业化中国方案高度认同。

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武汉市社会公众对政府作用的发挥都有更高期待。其中,认为政府应该抓紧制定和出台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公众占比由2022年的80.43%上升至2023年的95.83%,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社会公众占比由2022年的37.61%上升至2023年的47.91%。

武汉市已面向东风、百度Apollo、小米等企业累计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581张,各项指标均位属全国领先地位。但本次社会实验调查结果却显示,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提出,当前武汉市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营服务范围和运营车辆数量依然只能小部分满足自身日常出行需要,尤其叫不到车、叫车后的等候时间过长等,是他们在乘车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因此,继续开通更多自动驾驶汽车停靠站点、部署更多自动驾驶汽车、向尚未开通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区域延伸,是社会公众的热切期盼。与此对应,没有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则希望加大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相关宣传力度,减少因知识盲区带来的认知偏差

日常工作通勤、市内短途出行、前往机场等交通枢纽是武汉市社会公众最为期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其中,前两个应用场景对于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来讲已经习以为常。2023年8月,武汉市率先成为国内首个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接驳机场到市区”服务的城市。根据本次社会实验调查结果,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表示愿意和比较愿意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往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市区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均占绝大多数,具体占比值分别为实验组89.06%、对照组86.23%。也进一步说明,新的应用场景开放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2023年社会实验的结果显示,随着开放道路的延伸和覆盖区域的增加,武汉市社会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充分把握社会氛围良好的有利条件,更大程度开放应用场景,通过场景创新积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300350)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3号(300457)
 
 邮箱:cingai@nankai.edu.cn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
 
En
 
 
关闭
首页  前沿动态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 2023》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250
发布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主办,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信创海河实验室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赋能高端论坛”于2024年1月14日在武汉举办。会上,战略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发布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报告(2023)》年度报告。年度报告聚焦武汉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社会公众自动驾驶接受度调查。

图片

武汉市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道路测试的城市之一。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和湖北省签署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中国·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成为中国第六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2019年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等企业获得武汉市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覆盖约3000平方公里范围和超770万人口。同时,武汉示范区常态化运营自动驾驶车辆近500辆,其中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达到300辆,单程最长距离达95公里。通过应用场景开放,武汉市引进了包括百度、亿咖通和黑芝麻智能等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30余家,通过与本地产业和创新资源的整合初步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图片

为了深入掌握武汉市社会公众对L4级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接受度,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刚团队于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在武汉市进行了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研究把受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是指具备乘坐L4级自动驾驶汽车经历的受访者,而对照组则是指不具备乘坐L4级自动驾驶汽车经历的受访者。

2023年的社会实验研究表明,对实验组而言,影响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照综合影响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意愿、技术信任度、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个人创新性、促进使用条件、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对对照组而言,影响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照综合影响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意愿、感知风险、促进使用条件、个人创新性、外界影响、服务质量、技术信任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使用意愿都是排名第一的因素。这充分说明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的积极认知态度能够最大限度改善他们的使用行为。同时,提高技术信任度和感知易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具备自动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而降低感知风险和优化使用条件,则能够有效提高不具备自动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

整体看,超过90%的公众认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2022年的这一数据为88.04%。79.17%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和有望达到人类司机的平均驾驶水平,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80.24%。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相对于没有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而言,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更具信心、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推广更加包容,同时对自动驾驶汽车有着更强烈的持续使用意愿和更迫切的服务升级需求。其中,53.13%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5年内自动驾驶技术将被广泛推广、71.27%的实验组受访者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日常道路中开展运营服务、96.87%的实验组受访者愿意继续选择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出行。

相较于2022年,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武汉市社会公众对“车内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对于全无人(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汽车,超70%的公众愿意乘坐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77.27%的乘坐过有安全员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验组受访者,愿意尝试乘坐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86.83%的未乘坐过任何类型自动驾驶汽车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乘坐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对车路协同技术路径,89.58%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即使在车辆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条件下,依然需要发展车路协同技术。86.23%的对照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发展车路协同技术。社会公众对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产业化中国方案高度认同。

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武汉市社会公众对政府作用的发挥都有更高期待。其中,认为政府应该抓紧制定和出台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公众占比由2022年的80.43%上升至2023年的95.83%,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社会公众占比由2022年的37.61%上升至2023年的47.91%。

武汉市已面向东风、百度Apollo、小米等企业累计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581张,各项指标均位属全国领先地位。但本次社会实验调查结果却显示,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提出,当前武汉市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营服务范围和运营车辆数量依然只能小部分满足自身日常出行需要,尤其叫不到车、叫车后的等候时间过长等,是他们在乘车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因此,继续开通更多自动驾驶汽车停靠站点、部署更多自动驾驶汽车、向尚未开通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区域延伸,是社会公众的热切期盼。与此对应,没有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则希望加大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相关宣传力度,减少因知识盲区带来的认知偏差

日常工作通勤、市内短途出行、前往机场等交通枢纽是武汉市社会公众最为期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其中,前两个应用场景对于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武汉市社会公众来讲已经习以为常。2023年8月,武汉市率先成为国内首个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接驳机场到市区”服务的城市。根据本次社会实验调查结果,无论是否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表示愿意和比较愿意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往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市区的武汉市社会公众均占绝大多数,具体占比值分别为实验组89.06%、对照组86.23%。也进一步说明,新的应用场景开放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2023年社会实验的结果显示,随着开放道路的延伸和覆盖区域的增加,武汉市社会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充分把握社会氛围良好的有利条件,更大程度开放应用场景,通过场景创新积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津ICP备120033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