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将两者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0至11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人工智能+粤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院士、学者、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无人驾驶展开深入探讨,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变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思路和动力。论坛期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研究中心还主办了“数智融合·质效双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心年会”。
1
以应用为导向,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驱动产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引擎。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作为驱动产业变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赋能器和加速器。”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攻坚转向场景深耕,在规模化应用中实现从创新变量到价值增量的质变跨越。中国工程院丁文华院士提到,“从技术革命性突破来看,超高清、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扩展现实(XR)和机器人,已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认为,“大模型不是唯一选择,人工智能如何在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将是新的趋势。如机器学习+逻辑推理已在制造业、新药研发等领域有典型应用。”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应用中才能产生价值,“早应用早受益”已基本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教授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深科技创新,呈现‘倒U型微笑曲线’特征,通过‘规模应用反哺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支撑基础研究’的螺旋式上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演进道路。其中文心一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快速发展,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涌现,为深度应用创造了条件。”谈到无人驾驶的应用,刘刚教授指出,“无人驾驶应用已成为武汉等城市创新发展的缩影。团队已连续3年在武汉,开展无人驾驶社会实验,调研数据显示,公众对于技术、出行服务的认可度逐年提升。”会上,来自百度、美的公司的专家,也分享了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最新实践。
2
加速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进大湾区数实融合深度发展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正以前沿科技赋能高端制造、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剑文在致辞中表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需形成双轮驱动,合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辛勇飞所长提出,“要强化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制度供给,加强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需要规模应用。有了规模,才能更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技术保持领先,成本下降,并创造新需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鸿研究员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条件下,发展的机会窗口可以被构建。如高级别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都能通过大规模试错,在竞争创新中脱颖而出,进而定义标准、主导创新。”
3
以无人驾驶为纽带,
在大湾区构建出行服务新生态
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最重要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交通与出行格局。百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涛指出,“无人驾驶是大模型重构物理世界的典型代表。萝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汉等10多个城市落地出行服务,在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都有布局。海外布局在提速,已宣布将在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此次大会上,无人驾驶也是多位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丁文华院士、刘刚教授,江鸿研究员都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应用,需要加大支持,引导发展。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原总工何霞表示,“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是交通效率的革命性跃升,更是对公众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是全人类福祉的提升。一是便利性,无人驾驶车辆可化身‘移动生活空间’,与文旅、办公、娱乐等场景深度耦合。二是安全性,国内外都有数据显示,无人驾驶比有人驾驶更安全。特别是大模型技术推动下,无人驾驶技术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更精准的环境理解,能力上限、安全性持续提升。以萝卜快跑为例,过去两年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 1/14。也需要关注,无人驾驶并不等于零事故,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需要更大包容度。”
高盛发布最新研报进一步印证了发展无人驾驶的重要性。报告显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2035年规模将达约3400亿元,10年增长超700倍。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刘杰博士提出,“2025年是自动驾驶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分水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竞争将从国内,进入到海外市场博弈阶段。企业如何发挥优势,构建产业生态是关键。”未来,无人驾驶将重新定义“人-车-城”的关系,成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纽带,让无人出行的技术红利,真正转化为人们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
E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将两者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0至11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人工智能+粤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院士、学者、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无人驾驶展开深入探讨,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变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思路和动力。论坛期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研究中心还主办了“数智融合·质效双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心年会”。
1
以应用为导向,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驱动产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引擎。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作为驱动产业变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赋能器和加速器。”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攻坚转向场景深耕,在规模化应用中实现从创新变量到价值增量的质变跨越。中国工程院丁文华院士提到,“从技术革命性突破来看,超高清、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扩展现实(XR)和机器人,已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认为,“大模型不是唯一选择,人工智能如何在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将是新的趋势。如机器学习+逻辑推理已在制造业、新药研发等领域有典型应用。”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应用中才能产生价值,“早应用早受益”已基本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教授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深科技创新,呈现‘倒U型微笑曲线’特征,通过‘规模应用反哺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支撑基础研究’的螺旋式上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演进道路。其中文心一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快速发展,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涌现,为深度应用创造了条件。”谈到无人驾驶的应用,刘刚教授指出,“无人驾驶应用已成为武汉等城市创新发展的缩影。团队已连续3年在武汉,开展无人驾驶社会实验,调研数据显示,公众对于技术、出行服务的认可度逐年提升。”会上,来自百度、美的公司的专家,也分享了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最新实践。
2
加速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进大湾区数实融合深度发展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正以前沿科技赋能高端制造、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剑文在致辞中表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需形成双轮驱动,合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辛勇飞所长提出,“要强化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制度供给,加强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需要规模应用。有了规模,才能更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技术保持领先,成本下降,并创造新需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鸿研究员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条件下,发展的机会窗口可以被构建。如高级别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都能通过大规模试错,在竞争创新中脱颖而出,进而定义标准、主导创新。”
3
以无人驾驶为纽带,
在大湾区构建出行服务新生态
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最重要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交通与出行格局。百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涛指出,“无人驾驶是大模型重构物理世界的典型代表。萝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汉等10多个城市落地出行服务,在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都有布局。海外布局在提速,已宣布将在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此次大会上,无人驾驶也是多位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丁文华院士、刘刚教授,江鸿研究员都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应用,需要加大支持,引导发展。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原总工何霞表示,“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是交通效率的革命性跃升,更是对公众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是全人类福祉的提升。一是便利性,无人驾驶车辆可化身‘移动生活空间’,与文旅、办公、娱乐等场景深度耦合。二是安全性,国内外都有数据显示,无人驾驶比有人驾驶更安全。特别是大模型技术推动下,无人驾驶技术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更精准的环境理解,能力上限、安全性持续提升。以萝卜快跑为例,过去两年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 1/14。也需要关注,无人驾驶并不等于零事故,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需要更大包容度。”
高盛发布最新研报进一步印证了发展无人驾驶的重要性。报告显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2035年规模将达约3400亿元,10年增长超700倍。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刘杰博士提出,“2025年是自动驾驶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分水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竞争将从国内,进入到海外市场博弈阶段。企业如何发挥优势,构建产业生态是关键。”未来,无人驾驶将重新定义“人-车-城”的关系,成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纽带,让无人出行的技术红利,真正转化为人们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