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选
2018中国人工智能指数
作者:许成钢等 | 时间:2019-03-19

《2018中国人工智能指数》从学术、产业、开源软件包使用、公众认知及媒体等方面,进行中美对比,以此度量中国的人工智能在最近十几年里的发展及影响。以下概要我们的基本发现:
(1) 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学术领域发展迅速。在学术期刊及专业会议发表论文的总数方面,中国呈现快速接近美国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16之后尤其明显。中国的中、低等引用率的论文的发表总数,在最近几年快速接近了美国的总数。但在最具原创性最具影响力的极高引用率和高引用率的论文方面,中国虽有大的进步,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显著。在没有被引用的、通常是狭窄应用的研究论文方面,中国的发表总数超过了美国。在人工智能的一些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文本分析和NLP、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分析、虚拟代理及群体智能等,中国的论文发表总数和被引用总数,在最近几年里大幅度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但是在深度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以及包括推理学习等在内的其他领域,从发表总数和引用率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都仍然显著。 
 (2) 在产业领域,在最近二十几年里,中国活跃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整体上呈快速发展趋势,2016年超过400家,达到顶峰。中国活跃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数字在2012年之前多于美国,但是在2012年以后被美国超越。尤其是在2016年之后,中美两国在产业领域的差距加大。2016年之后,美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数量快速上升,在2018年超过600家,而中国则在2016年之后下降,在2018年降至不到200家。 
(3)在人工智能的学术人才方面,除了有特大影响的人才外,中国有能力发表有影响的(即被引用的)论文的作者人数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持续缩小。 发表没有被引用的论文的作者人数,最近几年大幅增加,超过美国。但特大影响(特高引用率)作者的人数显著少于美国。在人工智能的所有人才,包括学术、产业等所有方面的普遍人才方面,据领英(LinkedIn)人才数据库,中国的AI人才总数为5万,而美国的AI人才总数为83万。
(4)我们用关注开源软件包的统计,度量人工智能研发程度的指标。中国在最近三年里,关注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包的总数迅速上升,并在2017年秋超过了美国。但是,几乎93%的中国研究者使用的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包,是美国的机构开发提供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研究者使用最多的软件包是Google开发的TensorFlow。在2018年初,中美研究人员对此的关注人数,分别达到将近9000人和约7000人。 
(5) 人工智能的应用处仍然于起步阶段。其广泛应用和发展的前景,以及人们是否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与公共认知高度相关。我们收集的媒体大数据显示,在2014年之前,中国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正面报道略多于负面,差距不大。此后,负面报道持续下降,正面报道逐年增加,全面压倒负面报道。相比之下,全球英语世界的报道,多数属于没有正负之分的中性。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正负报道之间的差距曾经大幅度缩小。在2016之后,正面报道大幅度提高,而负面报道则没有显著变化。 这个趋势与2016年之后美国人工智能投资初创企业的快速增长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