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发布者: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时间:2020-06-22浏览次数:48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6月23日在“云端”举行。大会期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将发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2020》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0》两份最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从“极化”走向“扩散”发展阶段。其中,智能经济创新区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从“极化”走向“扩散”的空间载体。

  6月22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介绍了最新成果的研究概况及有关情况。

智能经济创新区

  据刘刚介绍,在智能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智能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主要集中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在内的东部发达城市。对智能科技产业聚集地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智能经济往往集中在上述城市的特定区域。例如,北京的海淀区、上海的张江、深圳的南山区、杭州的滨江新区和余杭区。

  “智能科技产业的集聚与传统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存在重大差异。其中,智能经济聚集区的空间范围狭小,主要依赖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网络空间的发展,属于典型的新型创新区。为了与传统的高科技园区相区别,把以数字和智能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区称为新型创新区,即智能经济创新区。”刘刚谈到,为了研究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集聚情况,南开大学研究团队近年来考察了杭州、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智能经济创新区发展的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智能经济创新区不仅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资源的聚集区,而且是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承接地。因为人工智能属于典型的通用技术,只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智能经济创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涉及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涉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和问题。

  刘刚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把正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智能经济创新区概括为,以网络空间为载体、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平台为主导、创新生态系统高度开放和创新主体集聚的新型创新区。作为主导者,平台既是网络空间搭建者,又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者和核心技术开发者。通过技术赋能、人力资本输出和投资活动,平台不仅推动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同时帮助中小微企业、新创企业和开发者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高度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多元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

智能经济创新区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城市,北京不仅聚集着百度、旷视科技、商汤科技、速感科技、蓦然认知、智齿科技、声智科技、云知声、Momenta、中科慧眼、地平线机器人、寒武纪科技、深鉴科技和汇医慧影等企业,而且在周边分布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智能科技领域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包括中关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地、中关村智造大街等在内的多个人工智能专业产业园区。”

  刘刚表示,与北京海淀区南北呼应,深圳南山区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新型创新区之一。聚集着的包括腾讯、大疆创新、柔宇科技、碳云智能、优必选科技等在内的40多家智能企业,周边还分布着包括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和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内的近200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包括南山机器人产业园等在内的多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产业园区,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共同推动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刘刚谈到,在杭州,阿里巴巴、阿里云、海康威视、富士康科技和浙江大学共同构成了区域智能科技和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创新生态系统。而特色小镇作为杭州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发展新模式,也成为杭州市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人工智能小镇的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快速聚集了上海交大John Hopcroft计算中心、百度(杭州)创新中心、阿里—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之江实验室在内的近百个创新平台和项目。除了人工智能小镇,杭州市还在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和青山湖科技城共同布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刘刚指出,在北京、深圳、杭州,智能经济创新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智能经济兴起发展与原有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相关,是互联网和数字产业集聚区的升级版;二是创新生态系统富有活力。智能经济创新区的创新主体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不仅包括智能企业,而且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共同构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智能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多元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三是平台的主导作用。例如,北京的百度,深圳的腾讯和杭州的阿里巴巴。作为网络空间的搭建者,平台主导着智能经济的发展和扩散。一方面平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不断推动智能科技的产业化,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人力资本培养和投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

  “与北京和深圳不同,智能经济在杭州市的发展源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凭借在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杭州市在智能经济的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杭州的智能经济主要聚集在余杭区和滨江新区。其中,滨江新区聚集了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智能安防企业,而余杭区则聚集了阿里巴巴和一大批人工智能新创企业。”

  刘刚说,随着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从“极化”走向扩散,尤其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加速,智能经济创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区域和城市智能经济发展的引擎。科学地解释智能经济创新区兴起和发展的规律,可以为新型创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如何规划和发展智能经济创新区

  随着智能科技产业、产业智能化和城市智能化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引擎作用越来越显著,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富有活力的智能经济创新区,成为各地方发展智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规划和建设智能经济创新区的过程中,刘刚表示需要关注三个关键环节和问题。

  首先,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和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后发地区而言,如何通过平台的引进和培育,发展网络空间和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和计算要素的本地化,是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关键。与前期工业化阶段不同,打造网络空间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只有搭建起网络空间,才可能实现数据和计算要素的本地化。

  其次,努力培育和构建高度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智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平台,而且需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建设就是为多元创新主体互动和协同创新创造一个优越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最后,积极推动应用场景的开放和打破数据孤岛,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步伐。作为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应用场景的开放。应用场景的开放不仅包括推动当地优势产业的智能化,而且包括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促进应用场景开放的鼓励政策,降低人工智能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发展的壁垒,是政府促进产业和社会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摘自南开新闻网 乔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