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驱动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发布者: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6-23浏览次数:10

623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双碳’目标下的数字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天津市政府-南开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刘刚教授以“使命驱动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为题,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报告认为,以使命为导向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新前沿。2015年以来,包括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实施深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和实现“双碳”发展在内的社会使命,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产业数字化,中国制造业即将迎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下是刘刚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上午会议的主题是“双碳”和数字经济发展。在20219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双碳”发展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战略和目标是一种社会使命。以社会使命为导向发展数字经济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鲜明特征。

科技创新的社会使命导向很早就被科学家和政治家们认识到。1945年,在《科学:无尽的边疆》报告中,美国科学家万尼瓦尔·布什就提出,“科学将会取代美国西部地理上的边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标准和推动社会变化的新动力。基于科学的新知识对于保证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无尽的边疆》被誉为科技政策领域的圣经。在它的思想照耀下,战后的美国开启了称霸全球的历程进程。

1968年,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创建罗马俱乐部。他们把全球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各种全球性问题是相互影响的,提出人类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解决最为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问题。2007年,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连续发生,罗马俱乐部发出警告,现有的以资本逐利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思路无法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20159月,为了应对环境带来的挑战,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以使命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系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

以社会使命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1978年,面对我国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1988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统一的角度认识、理解和引领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

2015年以来,以使命为导向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通用目的技术,具有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深受一国或地区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高社会嵌入性。以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和使命为导向,能够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持续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使命导向的重要体现。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在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其次,在社会使命引导下,深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深科技创新是指基于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而开展的创新活动,目的是培育未来产业和构建保障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生态。人工智能领域的深科技创业活动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科学家的广泛参与和产学研协同;二是风险资本的持续高投入;三是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领域的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四是聚焦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五是重视开放和开源创新生态的构建。

第三,数字经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布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和网络公益,目标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通过把发展数字经济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全球减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在《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农村网络空间产业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基于网络空间的新城市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电子商务、众包、快递物流体系的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产业生态在网络空间融合,为攻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

第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抗击新冠疫情和提高普惠医疗服务。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同时,数字技术在精准医疗和远程医疗领域的厂用,使远离大城市的广大中小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公众能够接受到更高质量和更加公平的医疗服务。

第五,数字经济正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为了“双碳”战略目标,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纷纷运用数字技术优化能源的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通过新能源和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发展为零碳码头。

    使命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把发展数字经济和实现“双碳”发展相结合,将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案和新思路。